实验小学是不是做实验的?
近日有网友爆料称,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门口的两棵树被大风吹倒,当地消防官兵赶到将树扶正。岂料不到一小时,另一棵树又被大风刮倒,消防官兵折回再立一次志。
对此商家说是自然现象,不能怪消防官兵。但不管是不是自然现象,事后商家不应该只字未提就对消防官兵鞠躬表示感谢。对商家这种“事后消钱”的行为,网络上引发诸多吐槽。有的网友甚至觉得商家是在“骗人”。
商家将“爱心消费”与“事后消钱”划等号,既混淆了概念,又缺乏对关爱行为应具有的尊重。而最让人心寒的,是商家在“出事”后,没有主动对接消防部门表达感恩之心,反而是政府出面协调、媒体大力宣扬,才“促成了”这次“感谢”。
一个细节能直观体现商家态度。在田实验中学门前的横幅上,商家感谢“消防官兵们”在“现场指挥排除险情”,似乎消防官兵只做了“排除险情”的工作,与商家并无“人情”上的关联。而在消防官兵发声后,商家方才“态度诚恳”地贴上“感谢消防官兵们”的横幅,并“邀请”官兵们“开业之际,惠谅捧场”。
其实商家完全可以事前表达感恩之情。例如在商店门口立一块“关爱子弟学校奖学金捐赠处”的牌子,把“爱心消费”活动与捐资助学挂钩。可商家偏偏要等“事情”发生后,才来“解决问题”。
更引人深思的是,据知情人透露,在5年前的2011年,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学生就曾给这家店铺写过“终止爱心消费”的请愿书。当时该店面对的是“学校少数干部老师”的不合理要求,而如今商家面对的是全社会的审视。
事实上商家主动为“田实验中学”设立“爱心消费绿色通道”,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爱心行为。但爱心不能掺假,尤其是商家利用这种爱心做商业营销时。最终,这种爱心会变成商家盈利的“法宝”,损害公共道德。
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,在商家“事后消除了隐患”的情况下,政府是不是应该出面给商家“消钱”呢?当媒体也加入其中给政府“压力”的时候,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呢?
在这个案例中,商家利用公益活动打出品牌的做法无懈可击。但做营销不能丧失人的基本善良,更不能利用灾难做商业营销。对于这样的商家,消费者不“捧场”是错,“要求重做”也是错,商家不道歉是理,道歉后又做错也是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