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偷东西怎么处理?
不少小朋友有这样的“前科”,在父母眼尾窜进商店将东西抢走;或趁爸妈不注意,悄悄将爸妈的钱偷走。对待这类错误该如何教育呢?
父母遇到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会十分恼火,一时冲动下很容易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责,并且会对孩子下一次偷拿的行为进行预言。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责骂中认识到自己的不对,以后不再偷窃。但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责骂中,产生逆反心理,反抗父母,或变得自卑、自闭。这些不良情绪又会转化为孩子以后偷东西的动力。这也是许多家长在孩子屡次偷窃后仍不肯原谅孩子的原因。
父母要学会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偷窃行为,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“这次的行为”上,而应该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已的行为,并教会他如何对待和纠正自己的行为。
1、要帮助孩子明确什么是“自己的”,什么是“别人的”。
“自己的”就是指某件东西是属于你的,你可以对这件事情物有支配权,如你喜爱某一玩具,这一玩具就是“自己的”。你要告诉他,爸爸妈妈的钱也是“自己的”,是钱买来的是“自己的”。从小要教育孩子明白谁拥有谁的物品,没有经过人家允许不准拿别人的东西,哪怕再好的朋友也要这样,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,不管它多漂亮,多有用。
2、帮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。
平时家里不备收藏箱,让孩子没有地方放自己的零用钱,或是对孩子的零用钱进行管理,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件物品的管理,以养成孩子责任心,使孩子知道每一东西都有自己的主人,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。
3、给孩子买一些关于礼貌、诚实等方面的绘画书,讲诸如老鼠骗猫的故事等给孩子听,让孩子明白那些行为是对的,那些是错的。
4、家里不要放多余的现金,孩子喜欢什么最好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以后再买,也不要在家里藏大量的现金。如果要给孩子买贵重的东西,最好同孩子一起去。